2016-10-20 3版 综合新闻
10月11日19时35分,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内,医护人员为一位刚刚离世的老人举行告别仪式,这位79岁的脑外伤合并脑出血病人,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医学教育事业。她是瑞金医院麻醉科医生李一亮的母亲。
第二天下午见到李一亮时,她正在整理母亲捐献遗体的几份手续材料,准备交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红十字会,完成最后的遗体捐献程序。李一亮说,4年前,父亲和母亲就决定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母亲说:“我的命是医生救回来的,你又是交大医学院培养教育的,我们就把遗体捐献给交大医学院吧。”李一亮决定尊重二老的决定,并陪同两位老人在上海市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的相关登记手续。同年,父亲因患肺癌病逝,遗体捐献给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李一亮的母亲30年前做过一次心脏瓣膜手术,常常往返医院,与医护人员之间建立了一份深厚的感情。这份就医经历,让李一亮的母亲坚定了遗体捐赠的决定。“母亲那时候还说,我年纪大了,器官捐献是不行了,那就捐赠遗体吧。”
今年10月6日,一亮母亲不慎摔了一跤,造成脑外伤伴脑出血。第二天紧急送到瑞金医院神经外科,孙青芳主任医师诊断后确定其病情极其危重,随时可能离世。震惊悲痛中的李一亮一边积极配合抢救治疗,一边联系医院社工部,做好抢救不成功就帮助母亲完成遗体捐献遗愿的准备。
10月11日19时35分,一亮母亲走了。上海交大医学院红十字会为老人举行了简短的告别仪式,之后遗体就运往医学院,配合进行医学教学。
众所周知,所有医学生都离不开“大体老师”的栽培,它们无声地在解剖课上帮助医学生读懂生命的意义。“现在所有遗体的来源都是患者自愿捐献,数量还比较少,但解剖遗体的确是医学生快速成长的唯一方式。”孙青芳介绍,以神经外科为例,在一具遗体上可进行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不同角度和位置的14台以上高难度颅底手术,帮助医学生快速了解颅底结构。“正常人颅内有脑组织以及非常复杂的血管组织,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残疾乃至死亡,医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实践训练,课本知识是不足以让他们走上手术台的。只有通过解剖实践,才能显著提升手术能力。”
孙青芳说:“老人的选择很不容易,而李一亮身为医生,对遗体的用途非常熟悉,她的理解与支持需要胸怀,也值得我们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