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发起,副院长、心脏外科赵强教授牵头的DACAB研究成果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主刊发表。该研究结果将有望改变中国乃至世界搭桥术后的治疗指南。
据悉,这是瑞金医院第一篇被JAMA接收的RCT(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章,更是临床研究的成功范例之一。
历时四年,DACAB研究登上顶级医学杂志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其中大隐静脉(SVG)仍然是该手术最常用的桥血管。
桥血管的通畅与否,是CABG术后中远期疗效的根本保证,密切关系着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抗血小板治疗是保障桥血管通畅的药物治疗基石。
在现有的经典的阿司匹林单抗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桥血管通畅率?赵强本次牵头的多中心临床研究“DACAB”,正是为这一重要临床问题提供了突破性解答。
“双抗”治疗一年,显著提高桥血管通畅率
作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DACAB旨在比较在三种不同强度的抗血小板方案治疗下,替格瑞洛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单用替格瑞洛、和单用阿司匹林,评价受试者CABG术后一年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
该研究首次证实,替格瑞洛联合应用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提高CABG术后一年的大隐静脉桥血管通畅率,并具有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潜在趋势。
赵强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与之前单用阿司匹林相比,搭桥术后双抗一年的疗法,将减少30%至40%的静脉血管病变风险。”对患者来说,此疗法能极大地提高中远期生存和生活质量,减少死亡、心梗的概率,并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据悉,在赵强领衔的2016年中国搭桥术后二级预防(即药物治疗)专家共识中,已经推荐了搭桥术后双抗一年的疗法,此研究为共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
国外同行为中国“搭桥”点赞
2017年11月,DACAB研究主要结果一经美国心脏协会(AHA)年会的最新重量级临床研究专场(LBCT)发布,就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并吸引了JAMA的关注和约稿。仅仅经过三个多月两轮的审稿修回,于今年3月被JAMA顺利接收。
JAMA是美国医学会官方期刊的主刊,作为“全球医学四大刊”之一,其选稿极为严苛,五年影响因子高达44.405。
在该论文随刊的国外顶级专家评论中,比较了中美两国搭桥临床实践的异同,承认了中国的特色,还为中国的搭桥点了赞。
评论中特别提到,“赵强教授这一代专家在中国实践的不停跳搭桥技术,应用比例超过了美国医生(我国为75%,美国是30%-40%)。”而且,在中国,搭桥术后二级预防规范性也很高,体现了以赵强为代表的中国专家视野,不仅手术技术佳,且以人为本,重视患者疾病的终身管理和治疗。
文/黄杨子 朱云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