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杨女士结婚3年,始终没能圆做母亲的梦。在浙江、江苏等多家三甲医院求医,被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及排卵障碍,几经波折。今年,得知建湖县人民医院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不孕不育(生殖医学)专科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后,便前往就诊。通过远程会诊,上海专家为其制定了方案。这些日子,生殖医学科主任张爱军接到了杨女士的电话,“谢谢您!年底我就要圆梦啦!”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花的医联体模式,正在逐步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其中,专科医联体切实提升了各医院相关学科的医疗水平,为更多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瑞金医院对目前全院13个专科医联体进行梳理调研,总结优势、寻找问题,在血液、康复、感染、生殖医学等领域先行先试,为医联体覆盖人群及医联体单位医务人员切实提升了获得感。
延长三甲医院特色学科服务线
长期以来,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于大医院、大城市,各医疗机构间“各管一段”,存在一定的服务空白。三甲医院颇具特色及影响力的王牌学科不少,但可提供的门诊与手术量始终有限。“必须看到某某大牌专家才死心”的情况在临床上屡见不鲜。怎样能真正延长三甲医院特色学科的服务线?2016年,瑞金医院血液科率先尝试,在上海成立首个专科医联体——“上海瑞金血液病医联体”。本次主题教育活动期间,该医联体再度“升级”:成员单位扩容至56家,其中长三角地区有30家。同时还完成了全国首次专科医联体内远程查房。
“我就是冲着‘瑞金’这块牌子来的!”河南的张女士经历了从绝望到重生的5个月。起初,她只是发现颈部和腹股沟出现小疙瘩,在瑞金北院血液科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通过专科医联体,张女士前往总院血液科做了骨髓移植检测,幸运地匹配了全相合骨髓并顺利移植。
血液科主任李军民介绍,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并非仅是瑞金血液科的简单延伸,每家医疗机构均创新性开展了“亚专业+医联体”分工,“如市中医医院就独辟蹊径,开展了中西医结合诊疗血小板减少疾病的专项技术。
由于血液病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对于部分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在瑞金医院进行首诊后,则可至相应成员单位接受后续同质化治疗。”此外,专科医联体还承担着一项独特的重要任务——临床研究。“在单中心的样本基础上,医联体单位将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共享,大医院专家不仅是指导者也是研究者。”
目前,瑞金医院共有13个专科医联体,根据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数据,瑞金医院遴选了位列全国前十及提名学科的26个专科为初步范围,医院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最终建成20至25个专科医联体,有效将有“瑞金基因”的科室复制至更多医联体单位。
为专科医联体发展设考核指标
近年来,医联体“建成之初热闹非凡,之后冷冷清清”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如何能真正从长效机制上保障专科医联体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瑞金医院在率先出台的《专科医联体年度考核管理办法》基础上,相关科室在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对组织管理、医疗质量、信息安全、满意度和舆情管理等四大方面共设置满分100分的各细则进行了自查。医务处副处长徐婉瑛介绍,如“医疗质量”模块中,对充分运用远程会诊手段将进行详细考核,“成员单位各学科与瑞金医院开展远程会诊数量超过该学科本年度呼叫远程会诊的30%,后续每年递增10%,直至达到并维持在50%。”
为何如此看重远程会诊?不少专家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反映,来院进修与下沉指导的传统模式往往难持续,医务人员“有心无力”,而远程会诊的信息化手段则大大提升了效率,更便于成员单位采纳收集信息。以今年初正式成立的感染科专科医联体为例,通过远程会诊平台,目前已从各医联体单位向瑞金感染科转诊各类疑难危重患者72例。
来自浙江的傅先生因反复畏寒、高热,呕吐长达3个月而备受折磨,他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每次都诊断为菌血症,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间隔一段时间却又再次发作。“我们与上海的瑞金医院建立了专科医联体关系,要不要试一试?”主治医师的一番话说动了傅先生。
通过多次远程会诊,瑞金医院感染科建议转诊治疗。从浙江来沪后,感染科主任谢青团队进一步从细微之处找问题,发现患者的败血症病原体都来源于肠道系统,“结合患者之前有过食管癌手术史,肠道和胆管形态因手术影响而发生改变,一般影像学检查很难发现异常,因此考虑患者发热的根源很可能来自于胆道系统。”如今,在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经消化内镜下胆管取石后,傅先生的体温迅速恢复正常,至今未再发热。
本次主题教育活动中,部分专科医联体科室也提出,未来是否可以进一步打通各省市异地医保结算(如二级医院医保跨省支付)、共享医联体单位间数据脱敏后的信息等。
复制优质资源填康复医疗空白
在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专科医联体让医疗机构间互相“搭把手”,尽可能复制优质资源,最终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以感染科医联体为例,今年以来,共陆续向其他医联体单位转出了30余位康复期患者,既缓解了三甲医院的诊疗负担,也减轻了病家的诊疗成本。
主题教育活动期间,本市首个康复专科医联体——瑞金康复专科医联体也于7月正式成立。近年来,上海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的民生问题,而康复在居家养老中占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重视。据统计,全国有12%至15%的人口存在康复需求,越来越多的患者不满足自身残疾残损或残障的功能状态,渴求高标准高水平的康复治疗,但康复医疗资源的短缺也是一个现实难题。
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介绍,目前6家成员单位覆盖市区与远郊的三、二、一级医疗机构。“未来,各成员单位将以大康复、小综合为方向,不仅承接各大三级医院骨科、神经科患者出院后康复训练,更面向全区乃至全市,为各类长期得不到康复资源,困于家庭的城市‘隐形人口’提供‘瑞金技术’的康复医疗服务,真正做到查漏补缺,填补空白。”目前,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率先新建康复科,50张康复床位年内将投入使用,由瑞金医院康复医师和治疗师从床位管理、康复评定和记录、康复治疗单书写、康复目标制定等各方面进行教学和考核。
“专科医联体的成立不应该成为三级医疗机构产生虹吸效应的平台,而应该是各级医疗机构与老百姓多方共赢的医改举措。”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表示,医院将持续探索特大型城市老龄化中心城区的新型医联体模式,将优势学科力量注入慢病、康复、养老护理及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应永葆一颗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既要承担解决疑难杂症的责任,也要主动向全市、长三角乃至全国辐射,为更多老百姓服务,为健康上海、健康中国献出一份力量。”
记者/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