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人,72封书信。见字如面,总有一些文字,会直抵我们的心灵。她们的“表白”对象,是瑞金医院乳腺疾病中心的医生、护士、文员……
很久没有人这样给我写信了
11月27日傍晚,在瑞金医院乳腺疾病中心,刚下了手术台的医生们发现,有几位女同事在擦眼泪。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有些意外:有几个病人和志愿者,送来了满满三个马夹袋,袋子里装的是一叠叠书信。
“感恩上天让我认识了您……您是我敬佩的生命的榜样。”一位13年前的病人如是写道。
“我很高兴当了您的病人,也很庆幸从您身上学到的东西那么多……”这是一位70多岁的老病人刘昭如写给她的主治医生的信。
“很久很久没有人这样给我写信了。”一位外科医生感慨地告诉记者。
这样的感恩表白,不只是给乳腺癌病人开刀的外科医生收到了。记者发现,总计72封感谢信,收信人是59人,其中有医生、护士,甚至还包括前台负责B超叫号的文员。
“B超拿牌,化疗程序,一切琐碎我都跑来问你,你总是带着邻家小妹般的微笑……任何事只要问你,都有了方向……你是茫然无助的病人的依靠,你的微笑融化了病人心中的寒冰……”这是病人李峥嵘对文员柳姿青的“表白”。
有个叫莉英的病人给年轻的文员陈婷婷写了一封信,只因为“你为我们有困难的病人申请救助金,跑上跑下,很晚才回家。”
一个叫郁雯嘉的小女孩患了乳腺癌,她说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写字了,却很想对一个叫陈璐的护士小姐姐说一声感谢,因为“我是一个很怕打针的人,但是这位小姐姐的技术特别好,我一点都不疼。”
“有些事,我们自己都记不得了,她们居然一直念念不忘。”护士长张男没有想到,点滴温暖,却足以唤醒一个迷失在黑暗中的生命,为她们重新点燃活下去的信心。
这些医护人员的内心是火热的
“他们每天早上7点就开始看病人,做完手术经常就是晚上10点,我们连说一声谢谢的机会都没有。”负责帮忙送信的徐一菲说。
她是上海粉红天使癌症病友关爱中心的工作人员。这是一个由乳腺癌病友自发成立的公益机构,很多在瑞金医院康复了的病人都会来这里做志愿者,再重返病房帮助新的病人。
“也许你去医院看病,医生只和你说几句话,你会因为这个原因不开心,但是如果你看到他们半天就要看60个病人,一个病人只是1/60,你就会理解,他们来去匆匆,是因为真的很忙很累。”徐一菲告诉记者,她有一次亲耳听到一位医生对病人说“我太忙了,没有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可能让你看到了我的黑脸,对不起”,她当时就觉得鼻子一酸,眼泪快要掉下来。
“这些医护人员的内心是火热的,他们有爱的温度。”今天一早,徐一菲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在这个感恩的日子里,我们真的非常非常想告诉他们,你们做的一切我们都感受到了,你们的努力我们看到了!”
为了“表白”,这些病人用了最质朴的方式。有病人找出了家里十几年前的那种红色条纹信纸,一笔一划打了好几遍草稿,最后又一个字一个字地誊写。有位70多岁的病人去网上找了几米的漫画图片,一张张打印出来,手工制作成感恩卡。
我要再写50年!
“我真的看哭了,我从来都没有收到过手写的卡片,从来没有!”护士长张男收到病人周敏秀的“表白”——“你总说希望我好好活着,所以我一定要在你的退休会上给你捧一束花,我一定可以等到这一天,这才是‘谢谢’最好的模样。”
“所有被你看护过的病人,都像是(几米漫画里)那个被拥抱过的孩子。”护士卢琳英在读信的这一刻有一种母爱的神圣感。
“你可能已经不记得我,但我永远记得你对我的好!”病人王未未对帮她看过化验单的护士沈莉莉这样“表白”。
“两年半前那个黑暗的日子,我的世界只剩下悲伤与绝望,是您的一句‘放心,有我们在’,让我再次有了信心和勇气。”这是病人祁燕写给她的主治医师陈小松的真情告白。
“机器出故障了,您会发微信提醒我们,大家缓一缓再出门。”一位病人至今记得放疗医生沈春红的这件“小事”。
一张薄薄的信纸,写满了爱,也洋溢着生命的力量。
“两年多来,每个月您准时准点和我‘约会’,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能未来几十年里,我都要这样和您约会,希望以后每年都给您写一封信,我要写它50年!”病人李艳玲在写给医生黄欧的信中,满满的都是战胜疾病的斗志。
今天一早,参加晨会时收到这封信的黄欧医生给李艳玲回信了:“只要我在,我会一路为你们保驾护航!这是对你,包括我所有病人的承诺。”
“心疼你们,希望你们能保重自己的身体。”——这句话,几乎出现在了每一封信里。
“彼此搀扶,共同度过,这才是医患关系本来的模样!”一位当了30年医生的外科大夫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幸福过。“这份职业很艰辛,会遇到各种困难、误解,但更多的是感动,是骄傲。”
“有这么好的病人,下辈子我还要当医生,做护士!”读完信的医护人员这样表示。
文/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