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新冠病毒疫情的认识和应对,加强对新冠病毒相关知识的普及,瑞金医院相关学科的14位中华医学会和上海医学会主任委员,针对民众在疫情发展不同阶段所关心关注的问题,通过微视频的方式作出权威解答,精心制作推出《新冠-瑞金主委说》系列访谈。
今天第三期,隆重推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瑞金医院麻醉科教授、主任医师于布为来为您答疑释惑。
Q:于教授,说到这次新冠病毒的疫情。我们经常听到的是两个科:一个是呼吸科,一个是感染科。那么您所在的麻醉科跟疫情有什么关系呢?
A:我们麻醉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气管插管。气管内插管是抢救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症的重要手段。
麻醉科医生来做这个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是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来做气管插管,人体的呼吸道是一个长期-进化而来的结构,对外界异物异常敏感,喝水呛咳或者吃饭时候说话的食物残渣呛到,都会咳半天,以便把异物排出去。
如果要在气管内放置导管,对呼吸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异物,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病人会发生剧烈的、反射性的呛咳,每次咳都有几亿甚至数十亿的病毒喷出,可能会喷得医务人员一脸一身。那么我们麻醉医生给他做了全身麻醉,让病人在无抵抗的情况下接受气管插管,一能大大缩短插管时间,二能提高插管的成功率,最关键的一点是保护了我们的医务人员。
Q:我们一般做手术前,麻醉科医生会跟我们说:“麻醉有风险,可能会出问题,要签字。”但是对这样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情况本身已经很严重了,对他们进行全身麻醉会不会造成一定的危险?
A:我们过去讲麻醉有风险,主要是由于过去技术不行、药物不行、设备不行,比如我们的喉镜不行。药物方面,如果麻醉经验不足,剂量不恰当,可能药物会过量;还有一种可能,打了肌肉松弛药之后病人就没有自主呼吸了,要靠医生把管子插进去,接上外界的呼吸机进行人工维持,但如果是很肥胖的人,管子半天插不进去,病人可能就死掉了。风险是这么来的。
但是现在这些基本都解决了。因为我们有可视喉镜,可以直接通过屏幕看着导管通过鼻子和嘴的径路,看得到“声门”在什么地方,插进去就很容易了。所以现在麻醉本身的风险是非常小的。
你提到的是另一个问题。一个新冠病人甚至一个危重的新冠病人,他的心、肺、肝脏、肾脏都有一定损害,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现在的麻醉可以保证病人安全平稳地度过手术。
Q:您给我们介绍了麻醉对于治疗的好处。您刚才大部分讲到的是03年非典的时候做的大量相关的应用,那么在这次新冠疫情中(麻醉技术)有没有大量应用?
A:还没有大量应用。我们对新冠病毒肺炎有一个认识过程,它的第一个特点是潜伏期比较长,很难发现,这也是有这么多人被传染的原因。第二,它相对于非典有一个更特殊的特征,就是起初症状很轻,大家会觉得像感冒,只是有点无力、头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卡他症状也不重,只是干咳。这些病人还活蹦乱跳到处走,打牌吃饭买菜,everything's OK。但是他们肺部的早期影像就已经显示出了磨玻璃样变,这是非常特别的一点。
所以我很早就跟上海派去的一些麻醉出身的医疗队长或者管ICU的医生讲,你们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个情况。肺的循环系统简单讲就是一条河,动脉系统很窄,就像黄河壶口瀑布哗哗哗的,冲击力非常强。到了“黄泛区”完全散开,流量非常大但没有压力,如果人体在抵御病毒的入侵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毛细血管括约肌就极度收缩,血流就不通了。它又是个低压系统,细胞连接很脆弱,一旦胀破,血浆就流出来了,漏入肺间质。肺泡和毛血管本来紧贴在一起,气体分子的交换很方便,到这里气体就交换不了了,人就喘不过气了。
Q:麻醉能缓解这个状况吗?
A:第一,麻醉能缓解毛细血管网的过度收缩;第二,中药麻醉用的洋金花,本身可以促进微循环的流动,把阻塞解除,把闭塞的、破裂的毛细血管网重新开放,然后流动起来。新鲜的血浆胶体渗透压比较高,流过以后就会把肺间质的水带回来,慢慢地改善通气状况,改善了通气病人才能活下来。我不说我们麻醉科可以根治这个病,但是我们有办法维持病人的生命。
Q:最起码可以让病人的情况得到缓解,甚至重病人转变成轻病人,轻病人再转成一个没症状的病人,没有肺磨玻璃样影像的表现,那就证明可以恢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这种疾病对人体产生的反应,不应该一味地找个什么东西对抗它、杀死它、灭活它,可以通过疏通微循环先把人救下来,维持下去,等病人体内的抵抗力恢复,病毒慢慢失活,人就活下来了。堵和打是一种方法。
A:通过麻醉疏通、舒缓下来,是另一种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