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陆续开始复工了,很多宅家人士也在准备返程,无论是飞机、高铁,还是公交、地铁,大家都表示内心有点忐忑——被病毒盯上了咋办?要是出现感冒样症状甚至发热时,就更紧张了。那么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去医院的发热门急诊吗?
并不一定哦。明确一些小知识,并结合“阵线前移”的自我评估流程图,就可以避免过度紧张或者麻痹大意,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发热?
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引起体温升高的生理性因素有女性月经前期、妊娠早期、每天午后、进食、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患者可自我评估,若是这些情况下体温略有升高,则不必担心,无需就医。
一般以口腔温度将发热分为:
低热:37.3℃~38℃
中热:38.1℃ ~ 39℃
高热:39.1℃ ~ 41℃
超高热:>41℃
到底要不要来发热门急诊?
医院发热门急诊是排查新冠病毒的第一道防线。不过一些患者内心恐惧,很担心自己被医生“关起来”,所以不敢来;也有患者听到各路“花边新冠新闻”过度担忧,不必要时也来“凑热闹”。
再次呼吁大家理性看待,不要谈冠色变,不盲目地来,也不恐慌地躲!那么你到底什么时候该来?下面这两张图告诉你。
A:卡他(Catarrh)是英文的音译,本意是指鼻喉黏膜炎引起的黏液,比如鼻涕、痰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则是指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
B:48小时:发热若小于48小时,仅伴随卡他症状多为普通感冒;若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乏力、全身酸痛而卡他症状较轻则多为流感,需要就医。
上图告诉我们,这几种情况,无论有无流行病学或聚集接触史,都应居家观察,无需去医院:
1.当体温小于37.3℃,没有或仅有轻微的卡他症状;(没有任何症状时,你基本就是健康的,当然也有很罕见的潜伏期情况,所以此时在家闷两周,既保护了自己,同时潜在发病者也可能逐渐浮出水面。)
2.无流行病学或聚集接触史,体温超过37.3℃,无卡他症状,或卡他症状及体温在48小时内逐渐缓解;
3.有流行病学史或聚集接触史,体温在37.3℃-38℃之间,24小时内退热,卡他症状缓解;
注意:有流行病学或接触、聚集史的人群,居家隔离至少14天。
看上图,这些情况下,要尽快前往发热门急诊排查:
1.没有流行病学或聚集接触史,体温超过37.3℃,且呼吸道症状48小时不缓解或有慢性基础疾病;
2.有流行病学或接触史,体温低于37.3℃,出现乏力、干咳、胸闷、呼吸困难、心悸、腹泻等不适,且24小时内症状加重;
3.有流行病学或聚集接触史,体温在37.3℃到38℃且24小时内呼吸道症状(咳嗽或干咳、咽痛、咽痒、流涕、打喷嚏、鼻塞、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不缓解;
4.有流行病学或聚集接触史,体温在37.3℃到38℃,有慢性基础疾病;
5.有流行病学或聚集接触史,且体温>38℃。
有发热,怎么来看发热门急诊
请在就诊时为医生提供流行病学史,尤其是接触、聚集史,不仅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尽早排查,还能有效保护自己、家人及其他易感人群。
告知接触、聚集史(近期14天左右):
接触:无论去过哪里,接触过谁(回乡、出差、旅游……);尤其是去过湖北省及周边地区或接触过湖北省来沪的人员,或与发热病人有过接触;
聚集:去过任何人员密集的地方(比如超市、商场、饭店、聚会、健身房、棋牌室等);
通过询问以上流行病学史和接触、聚集史,结合血液指标及影像学特征,临床医生就开始甄别、隔离和治疗发病的ABC,从而保护易感人群D(如下图)。
图片来源 刘小兔爱画画
希望大家可以科学应对,理性防护,不要紧张,保持好睡眠,确保免疫力。另外,也不要盲目囤积口罩和手套。
勤洗手、戴口罩、免聚集、多通风。保护好自己,就是对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最大支持!
文/赖荣陶 高卫益 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