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主页
关注我们
微官网
扫描关注
服务号

新冠瑞金说

新冠瑞金说:@中小学生和家长,你调整到“云开学模式”了吗?

发布者: 瑞金宣传科 发布时间: 2020-03-05  

 

为防控疫情,开学时间一延再延,上海中小学今天终于线上开学了。如何利用好网络课堂,开启收心模式,参与学校互动?这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

如何适应特殊的新学期?

首先,调整作息规律。不睡懒觉不熬夜,保持和在校学习期间相对同步的作息时间。对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良好的睡眠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儿童每天需要至少9小时睡眠,青少年至少需要8小时,因为夜里处于深睡眠周期时,生长激素分泌得最多,要是睡眠时间太短,则不利于生长发育,影响长个子。最近无需到校,路上的时间多了出来,可以稍微多睡一些,劳逸结合。

其次,家校沟通十分重要。网络学习监督困难,而且有限的交流互动,使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所以,家长主观认知上要积极配合,孩子们其实非常敏感,他们能够很敏锐的察觉家长老师对于网络学习的态度。如果家长们经常在抱怨,或者流露出“网络上课效果差,没啥意思”,那孩子会放大,甚至在网络课堂直接切换为游戏模式,再要调整就困难了。所以,建议最好父母一起,郑重地和孩子谈一下网络课程的重要性,全家达成统一。另外,对低年级小孩来说,家长可以在家协助,上好开学第一课,一旦踏上了正轨,后面的学习就会相对容易。

网课要有仪式感,看看怎么做

一是保护眼睛。保证室内明亮,孩子学习的房间最好有窗户,白天可以打开玻璃窗,让自然光线透进来,如果不方便,一定要开灯,充足的光线可以有效保护眼睛;电子设备屏幕尽可能大一些,电视机好于电脑,电脑好于平板电脑,手机最次,并调整好屏幕高低,确保坐姿端正,尽量离屏幕远一些;课后作业尽量打印出来完成,避免长时间看电子屏幕;最后,在课间时间可以远眺窗外,看看绿植,让眼睛充分休息;

二是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工作。尽量在一个独立空间学习,课前换下居家服,穿戴整齐,保持适度紧张,将课表粘贴在醒目的位置,提醒自己按时进入每一节在线课堂,调整到上课的节奏之中;提前下载好上网课需要的软件,注册账号,熟悉操作,要有备用设备以防断网或平台堵塞时,及时切换其它方式上课,遵守在线课堂规范;

三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运动。除了睡眠,运动也是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一环,原则上,中小学生每天需要至少一小时的有效运动(运动时心率大于120/分钟),纵向性运动(比如跳绳、羽毛球、篮球、摸高跳、游泳等)对长个子更有好处。当然,最近情况特殊,加上没有体育老师面对面指导和保护,要选择一些简单安全的运动,并在地上铺上垫子或换上合适的鞋子等,在注意安全时避免打扰邻里。

四是饮食上保证营养、荤素搭配,避免过量。一般来说,保证营养可以做到,但按时按量、控制零食就需要监督和自律了;另外,晚上睡觉前尽量不吃东西,实在饿得话可以喝点牛奶、吃点点心垫一垫,吃得过饱也会影响睡眠。

一起努力,特殊时期也有收获

上网课是评估孩子是否能够自主学习的一个好机会。对于初中年级以上的孩子,作为家长还得适当放手,培养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掌控力,建立孩子对学习的责任感。他们完全有能力打卡各类网课,甚至比家长更专业。

刚开始上网课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问题,请勿轻言指责,听听孩子需要哪些帮助,及时鼓励孩子付出的努力,加强和老师的沟通;相信孩子能够管理好自己,耐心了解孩子的需求,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他们的情绪,让他们知道,爸妈更在乎他的身心愉悦,而不仅仅是成绩,防止因封闭在家带来的心理问题和不良习惯的养成。

当然,孩子还是孩子,必要时仍需家长监督。在工作之余、上课的间隙,偶尔打电话回去询问上课的情况,晚上回家检查作业质量,向上课老师了解情况,让孩子感到家长是非常关心,孩子们也就会认真对待了。

遇到新事物,家长是从容应对,还是焦虑烦躁,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言传身教,相信每一个家庭都会用自己的方式适应新的学习方法。

撰文/张晶璟

审稿/林国珍 董治亚


 
  医院公告
 
智慧医院肿瘤综合诊治子系统建设项目-监理...
智慧医院肿瘤综合诊治子系统建设项目-咨询...
瑞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医疗、医技岗位招聘启...
2025年瑞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预招...
2025年春节瑞金医院门诊安排
  媒体视点
 
【上海电视台】夜线约见:糖尿病降压,中国...
【文汇报】瑞金名科丨超声医学:以影为引,...
【文汇报】瑞金名科丨胸外科:不忘修术之本...
【新华社】从沪明医疗三个“一”看对口合作...
【文汇报】瑞金名科|病理科:显微镜下护航...
  瑞金动态
 

Copyrights © 2005~2017 rjh.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主办   党委宣传科协办   计算机中心制作   联系电话:021-64370045、021-34186000
  沪ICP备08114583    沪卫(中医)网审[2014]第10005号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English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954号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