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伦1926年11月出生于湖北汉口,从湖北法汉中学毕业后,考入震旦大学医学院,刚入学就已经能相当流利地用法语交流了。
1950年,陈家伦毕业后成了瑞金医院内科泰斗邝安堃教授的学生,为我国内分泌学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要在为患者服务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陈家伦青年时代便师从邝安堃,是一个异常刻苦的好学生,他的夫人许曼音说:“他是一个标准的读书人,整天泡图书馆,一天到晚地看书,即使累了也不轻易休息。”工作仅5年,陈家伦便首创应用小剂量ACTH滴注治疗急性血吸虫病,新的治疗方式为这类疾病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陈家伦不仅在病房里为了患者卯足了心力,到了实验室也是同样的勤奋专注。他将科研与临床相结合,从不顾此失彼,而是让两者相辅相成。从50年代起,陈家伦便进行内科学、内分泌代谢病学及中西医结合研究,他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及糖尿病的病因及肾脏、神经并发症的研究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1957年,邝安堃、许曼音、程一雄、陈家伦、丁霆等人报道了国内第一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轰动了海内外医学界。陈家伦在学术生涯中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他参加的多项科研工作都获得了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级奖。1979年,他和邝安堃一起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临床内分泌学》专著,同年,陈家伦任刚成立的上海内分泌研究所副所长。1985年,《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创办,陈家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上世纪80年代,他被法国内分泌学会接纳为外籍会员。
陈家伦从不把这些荣誉挂在口中,最让他牵挂的,仍是那些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几十年来,他从不脱离临床。他常说:“最重要的是医疗,要在为患者服务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检验报告应结合患者际情况解读”
对于临床医生,陈家伦希望他们能在最初走入病房的那一刻,就已经扎实掌握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等基础知识,正是这份基本功,才能帮助医生建立起最系统的医学思维,而非快餐式的速成。
陈家伦常常坐在患者床边耐心地问着病史,一问就是一个多小时。他从不迷信检验报告,因为,任何报告都没有患者的实际反应表达准确,“报告应该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解读,不能机械,不能迷信”,这样的判断来自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学生眼里,内科的所有知识,陈家伦都能融会贯通,并从患者繁复的病史表述里面,整理出疾病的线索,找到治疗的入口。
陈家伦给学生们改论文,每个标点符号、每个出处、每个英语缩写,都会仔细核对。他讲授的知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例如,“餐后血糖标准”的确立,这个看似简单的话题,陈家伦就能给学生们上整整一堂课。课上每一个知识点,陈家伦都曾仔细翻查过最经典的书籍、文献,力求展现出疾病的完整面貌。他讲的每一句话都有典故,对于自己讲授的观点,必定反复探求,以确保准确无误。
每当内分泌科收治了疑难患者无法定夺治疗方案时,陈家伦总会出现在病床边,细致地问诊,认真倾听着病家的叙述。这时,学生们发现,老师身上的学术生命始终年轻。
培养内分泌医生的摇篮
陈家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在他的感召下,罗敏、李果、陈名道等人留学归国,同时他又将宁光等人有针对性地送到国外学习,为瑞金内分泌积蓄持续发展的力量,正是在这种精心设计下,如今的瑞金内分泌团队保持着持久而旺盛的活力,在每一个年龄层次上都形成了一个人才群体。在这些后来的学科带头人的气质里,可寻得陈家伦的风骨和情怀。
陈家伦带领瑞金内分泌顺应时代变革,在强化经典内分泌的同时,及时将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也列为重点。在他的带领下,瑞金医院内分泌学科被评为国家教委、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及卫生部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如今,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
1979年,陈家伦和许曼音创立了全国内分泌进修班前身——试点班,之后,卫生部正式委托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举办全国内分泌进修班,每年一届,由于全国各地的内分泌专业医生都向往到瑞金医院内分泌科来进修学习,进修班一直满员,供不应求。为此,进修班自2003年起改为每半年一届,直至2020年上半年,已经成功举办了59期,共培养学员1500人。
作为中国内分泌学界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内分泌代谢病学专业医师的摇篮,全国内分泌进修学习班学员中,有超过10%的人已成为学术界翘楚或者临床负责人,他们还会将自己的学生、科室员工继续派到进修班学习。
从成才到育才,陈家伦将他的医者之道、仁爱之心传授于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学子,影响了不计其数的青年医生,为中国内分泌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广慈的故事还在继续,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素材来源:《回眸广慈》
编辑:韩康妮 苏珽为 张欣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