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疾病较量的过程中,瑞金始终勇往直前,创造了无数个奇迹,积累了众多独创性的经验。正因为一个一个成功救治的案例,才使得今天的瑞金成为病人信赖、员工自豪、同行尊敬、社会满意的医院。
“看情况可能是脑梗……”
“25岁也会脑梗?!”
听到当地医院的初步诊断,小静和她的家人顿时懵了。
真相不是“梗”
去年年底,一次偶然的熬夜后,年轻的小静(化名)突发头部抽痛不适,还伴有发热、头晕、恶心等症状。之后,她的右上肢开始出现无端无力,并逐渐影响到了右腿,走路也会摔倒。在当地医院行头颅磁共振显示,小静的大脑右侧基底节区、额叶有异常信号……医生觉得可能是“脑梗”,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来不及细想,小静和家人来到上海瑞金医院北部院区的神经内科就诊。问诊过程中,医生认为小静的病情有颅内感染可能,建议她做一个腰穿脑脊液的检查,并外送上海市寄生虫研究所化验。果然,小静的脑脊液寄生虫结果显示:曼氏裂头蚴抗体(+),结核感染特异细胞检测(+)。建议转入感染科继续诊治。
什么是裂头蚴?瑞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周惠娟介绍,当人进食了含有裂头蚴的食物(如生食生水、蛙类、蛇类、活蝌蚪等)后,往往就会感染这种寄生虫,而且除骨骼以外的任何部位都可能被寄生。被寄生的部位会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囊包,致使局部肿胀,甚至发生炎性脓肿和炎症反应。像小静的病情,就可能是肠壁上吸附幼虫,再通过血液进入大脑,并在脑中游走。所以她的病情时有时无,又是进展性的。
“斗虫”真功夫
今年4月,小静在爱人的搀扶下住进了瑞金医院感染科病房。周惠娟说,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到影像学占位会移动,再结合脑脊液检查,小静的症状被诊断为“脑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
脑梗“警报”解除了,但“斗虫”也是一场硬仗。按照常规治疗方式,对于此类寄生虫病患者一般有两种方法:首先考虑手术取出虫体;其次考虑药物杀虫,虫体死后可逐渐被人体组织自行吸收。可对于小静而言,这两种方法都存在极大风险。
周惠娟表示,通过动态头颅影像学读片,当时小静体内的虫体位置已经在左侧下丘脑、基底节处,而且有明显的从右侧额部游行至左侧丘脑的窦道痕迹,表明这是一条会自行游走的活幼虫。如果不尽早处理,又或者处理不当,不仅容易损伤精密的脑组织,还有可能刺激虫体继续往脑干、脊索移行会导致瘫痪、癫痫持续状态、甚至威胁生命。
为此,医院为小静组织了一场“高手云集”的多学科大会诊。感染科、放射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眼科,以及上海市寄生虫研究所的专家一起,制定了周全的治疗方案。专家们认为,鉴于活虫所处的位置,手术风险很大,采取药物治疗更为稳妥。但常规剂量治疗后,被杀死的幼虫会在颅内产生裂解,产生的裂解组织和蛋白物质可能会引发过敏和局部水肿、甚至破入脑腔,从而产生不良后果。
经过缜密的会诊讨论,最终,医生们决定为小静实施“药物中剂量-拉长战线”的治疗策略。即精确计算杀虫药物使用剂量,让虫子在颅内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消亡,从而将裂解物质可能对脑部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整个治疗过程中,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内科也会对小静的大脑保驾护航,以应对虫体游走和裂解过程中可能引发的脑疝、癫痫等症状。
所幸,小静的治疗比较顺利。虽然也有因为虫体裂解导致的颅内水肿、呕吐等症状,但因为医生有完备的应对预案,都有惊无险地克服。经过4个阶段的驱虫治疗,小静头颅磁共振结果显示,虫子已经坏死,局部水肿明显减少了!更令人欣慰的是,她的躯体症状也正在逐渐康复,右手可以拿东西了,独立行走也没问题了!
治病先治心
“患者很年轻,孩子不到2岁,当时她的右侧手脚的功能已经受到了影响,如果处理不好,即使把虫杀死了,也会对今后的正常生活带来诸多影响。我们不仅要治病,也要对患者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尽责,所以一定要尽力让他们的预后达到最好。”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谢青说。
回想起将近一年的“斗虫”之路,腼腆的小静几度湿了眼眶。小静的先生说:“当时我们先是懵了,后来小静哭了,我们全家都哭了!来到瑞金以后,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很专业,而且不停的给我们信心,突然就觉得有希望了!”
“我们就是要给病人不断的‘打气’,气打足了,就能齐心一起冲过去、战胜疾病。‘生病’是患者的一道坎,但到医院了,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我们的职责就是想方设法扶着她一起跨过这道坎!”周惠娟医生说。
这就是瑞金感染科经久不衰的“治病秘籍”。
据悉,瑞金医院感染科在治疗热带病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过去十几年,与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协同诊治过大量华支睾吸虫(肝吸虫)、曼氏裂头蚴、并殖吸虫(肺吸虫)、血吸虫、舌形虫、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感染患者。2020年,“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瑞金医院热带病与寄生虫病联合门诊”落户瑞金医院,这一联合门诊增加了新的输入性热带病检测与治疗项目,可以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服务。
撰文:唐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