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小肖,是个爱说爱笑的姑娘,今年国庆返校,10月10日突发高烧到39℃,服药后依然高热不退,住院检查显示:白细胞过高,而血小板过低,当地医生怀疑是白血病,但做了骨髓穿刺等等一系列检查却始终无法明确诊断。更糟的是,她还出现了腹痛、腰痛、眼眶痛、腹泻等症状。
短短一周,那个爱笑的姑娘像被偷走了所有精气神。绝望之际打听到了上海瑞金医院是这方面的权威,像看见黑暗隧道里的一束光,没有犹豫,一家人赶赴上海。
白细胞15.6*109/L,血小板10*109/L,稽留高热,白细胞明显升高,血小板明显减少,全身皮疹,且有出血现象(月经明显增多,时间延长),接诊的急诊科医生仔细翻看一沓报告,心念一念闪动:不对,结合现有检查,白血病可能性不大,当地骨穿报告暂时排除白血病,白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随着疾病进展,白细胞有下降趋势。
但到底是什么原因?最终他的目光牢牢锁定在一张报告单上,“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抗体IgG和IgM均阳性”!
收到急会诊指令后,感染科住院总莫瑞东医生迅速赶来并详细询问了小肖一家的流行病学史,得知小肖家居住于城乡结合部,住房为新建私房,房屋周围有老鼠出没,小姑娘平时住校,国庆节回家住了1周左右;随后小肖就出现了发热、白细胞升高,血小板下降,肾功能损伤,腹痛、腰痛、眼眶痛等,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均符合“流行性出血热”。
此时,小肖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一天的尿量少于400ml,出现了肾衰,心功能不全,情况非常危重。感染科王晖主任紧急启动绿色通道,兼顾防护需要,腾出单人病房将小肖收治入院。
入院后医护通力协作,立即予以心电监护,尿量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联系防保科后按照传染病传报流程,采集血样送上海市疾控复核,当天结果就回报汉坦病毒抗体及核酸均阳性,王晖主任、林兰意主任和赵钢德医生明确断定小肖就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以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11月~次年1月份为高峰。
病因已锁定,大家心头稍缓,旋即又复沉重。经积极治疗,2天后患者体温基本正常,但仍诉腹痛,小便量仍偏少。
一边是进展迅速的病情,肾功能指标进一步恶化,肾功能eGFR下降至10 ml/min/1.73m2,肌酐升高至358umol/L,而且出现胸闷气促、不能平卧、伴有少量呕血、便血。一边是泄气暴躁的小肖、心急焦虑的家属。
王晖一边温声安抚,当即联系医务处高卫益处长组织全院大会诊。分别请来肾脏科沈平雁主任、心内科张凤如主任、呼吸科周敏主任及医务处韩铮主任等,同时完善床旁胸片、床旁腹部超声及心超等一系列检查;经过各位专家教授深入分析讨论后,患者目前主要矛盾是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存在容量负荷过重,既有出血,又有高凝状态,需同时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纠正DIC,并绿色通道给予申请血小板输注,改善患者出血状态,并立即给予血液透析治疗。
没有一点耽误,小肖当天及时完成血透上机,连续两天血液透析治疗,加内科药物,尿量逐渐增多。又经三次透析,肾功能亦稳步好转,eGFR恢复到65 ml/min/1.73m2,肌酐降至108umol/L,血小板逐渐升高,之前红肿的眼眶逐渐消退,连胃口都有所好转。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小肖的肾功能明显好转,血小板恢复正常,病房医生和护理部的护士小姐姐们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
林兰意医生开玩笑说:脸上红肿消退了,才发现小肖妹妹这么清秀漂亮呀!
出血热
出血热可能通过老鼠的排泄物传染,当我们接触的物品被污染后,就有可能传播给人,但不会出现“人传人”现象。
感染科王晖主任医师介绍,流行性出血热是可防的,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提醒大家:平时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特别是野外作业的朋友,要做好清洁卫生,不直接接触鼠类污染的食品。
此外,现在流行的家养宠物鼠是否有感染风险?王晖称其传播出血热风险较低,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基本不会有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