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主页
关注我们
微官网
扫描关注
服务号

健康你我

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为何还是有心梗可能?

发布者: 瑞金宣传科 发布时间: 2021-12-23  

68岁的许阿婆在家打扫时突觉胸痛,赶到医院检查心电图、化验血液都没有异常。但是,阿婆症状并没有缓解,医生叮嘱3小时后复查心电图及抽血,许阿婆没听医生话,偷偷回了家。

 

当天夜里,阿婆胸痛愈发明显,家人拨打120急救将她送到医院,复查心电图发现:ST段明显上抬,这是典型的心梗。紧急植入支架后,阿婆转危为安。

 

 

clip_image001.jpg

 

 

门急诊中,像许阿婆一样对复查心电图不理解的胸痛患者不少见。其实,胸痛极有可能是心肌缺血的信号,心肌细胞刚开始缺血时并不会马上死亡,很多早期心梗患者心电图并无明显异常;还有一些血管严重改变,如冠状动脉三支大血管严重狭窄的患者,心电向量会有抵消,出现心电图正常的假象。

 

而且,常规心电图是一种即时性的检查,心血管疾病瞬息变化,前一分钟和后一分钟都有可能发生很大改变。所以,复查十分有必要。

 

寒冷刺激是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冬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朋友来说比较危险。如何更好地理解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和各类心脏检查的必要性,从而抓住就医和治疗时机,更好地照护心脏呢?一起来看看~

 

关于心电图你需要知道这些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无创、无痛、快捷的心脏检查方法,早搏、房速、房颤等各种心律失常都能在心电图上得以体现。

 

常规心电图的应用范围

 

1.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2.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3.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部位。

4.诊断心脏扩大、肥厚。

5.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影响。

6.判断人工心脏起搏状况。

 

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

 

1、穿着棉质衣物

做检查时要穿着棉质衣物,避免化纤以及其他材料衣物,会产生静电影响检查结果;

 

2、放松心情

保持情绪稳定,在检查前不要过于匆忙和激动,避免心率跳动过快,影响检查准确性;

 

3、穿着宽松上衣,不穿连衣裙

女性朋友应注意,心电图检查时需要掀开上衣,穿着连衣裙不便于检查。

 

 

clip_image002.jpg

 

 

还有哪些心脏检查?

 

1、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可连续24小时监测患者的心脏电活动,并记录异常活动,能增加心律失常、冠心病、一过性心肌缺血等疾病检出率。

动态心电图做起来非常方便,只需挂在腰间,可以照常进行正常的吃饭、睡觉、行走等活动,但是要注意防止电极片的脱落。

 

2、心脏彩超

有一些心脏结构出现改变所致的疾病,并不会影响电生理,因此心电图检查无法体现。如心房增大、某些心肌病、瓣膜病等,因此需要进行心脏彩超来进行明确的诊断;此外心脏彩超还能有效评价心功能。

 

3、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确诊冠心病的金指标,虽然是一种有创的检查,但是安全性较高,现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主要的步骤是将导管从手腕处的动脉送至心脏冠状动脉,再注入造影剂,对心脏的血管进行显影。可以直观的看到冠状动脉的形态、狭窄情况、有无斑块以及血流速度等等。

 

心脏就像一个小房子,里面有‘水路’、‘电路’、‘房门’、‘墙壁’等。做冠脉造影以辨别血管狭窄程度,是检查“水路”的问题;患者心律失常需要装起搏器或者是做房颤消融手术,这个是解决“电路”的动力问题;有心肌病的患者,要检查是不是有心肌肥厚,这是看心脏的“墙”有没有问题;如果心脏瓣膜出现病变,就是心脏“房门”关不严或者关不上了。

 

冬天大家多添衣保暖的同时,注意胸痛发生后应及时就诊,对医生要求复查心电图予以理解配合。尤其是经常抽烟、喝酒、肥胖,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高血糖、心血管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切不可凭借一次心电图正常就疏忽了发生心梗的可能,同时按医嘱及时进行心肌坏死等标志物血液检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撰文:心内科 朱酉琦


 
  医院公告
 
诊间多媒体信息屏统一管理项目成交公示
堡垒机系统项目成交公示
医疗质量督查系统(七期建设)成交公示
血研所网站制作项目成交公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拟录用人员...
  媒体视点
 
瑞金名科|放射科:为“新”而生引领医学未...
瑞金名科丨核医学科:医技交汇助患者“精准...
瑞金名科|重症医学科:护航每一个“生命胜...
瑞金名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研并重惠...
瑞金名科 | 内分泌代谢学科:始终瞄准临床...
  瑞金动态
 

Copyrights © 2005~2017 rjh.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主办   党委宣传科协办   计算机中心制作   联系电话:021-64370045、021-34186000
  沪ICP备08114583    沪卫(中医)网审[2014]第10005号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9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