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人来说,不慎摔倒了,拍拍屁股站起来就好。但对于中老年人,则可能是一个重大隐患。近日,瑞金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接诊了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所幸手术及时,患者均转危为安。这四例患者均有一个现象,近期曾经摔过。
4月18日早上,一觉醒来,69岁的老林发现自己自己行动变得笨拙,左脚有点抬不起来。观察了两天,老林开始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家人觉得不对劲,便叫了120送到瑞金医院急诊。
“嗜睡、偏瘫、精神不佳、肢体力量下降,应该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急诊的神经外科医生卫永旭心里作出这样的判断。随后的头颅CT印证了这个判断:右侧慢性硬膜下血肿伴活动性出血。不仅如此,老林已经出现了最为严重的脑疝表现,中线移位超过1公分!
老林心想,最近疫情原因,哪也没去,怎么会没来由得这种病呢?
根据医院防疫流程,核酸快筛检测为阴性,老林被转入预备好的神经外科缓冲病房。手术室也调配好隔离手术室。卫永旭医生通过手术把老林脑袋里的血肿引流出来。
“手术完当天,手就能活动了,脑子也没坏。”老林坐在感叹劫后余生的同时,心里还在纳闷,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脑子里出血了?在医生的反复追问下,他才猛然想起来,可能是1个月前,吃饭的时候,椅子没坐稳,滑了一跤。但当时没摔倒脑袋,只是屁股疼了两天,因此并没在意。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老年人尤其高发,大部分是由外伤引起。”神经外科主任卞留贯介绍,“老年人由于会出现脑萎缩,大脑与硬脑膜之间有较大的空间。脑部被撞后,脑组织在颅腔内的移动幅度大,桥静脉很容易被拉断出血,而这种静脉出血是反复缓慢的渗血,多数在1~2个月后由于血肿量逐渐增多,出现症状。”
卞留贯补充道,最近半个月,医院连续收治了4位外伤导致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其中一个特点,都有过摔跤的病史,还有几个有口服抗凝药物史。受伤时,没有发现明显的不适,一般在3~4周后出肌力下降、口角歪斜、情绪差,大小便失禁,谵妄等现象。
专家提醒,家有老人的要提别留心,由于老年人行动迟缓,身体上的变化不易察觉,往往会延误病情。如不慎撞击头部或者摔伤,出现步态不稳,肢体无力,精神异常,记忆力下降应及时就诊。
此外,合并房颤、瓣膜置换或支架术后长期口服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也是发病的高危因素,这部分患者也要特别注意。专家特别提醒,疫情封控下,思想容易安逸麻痹,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有以下7个信号的老人要特别注意
撰文丨李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