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是120夜里紧急送来的,他们病情紧急,不仅要及时血透,还需一人一策,进行综合治疗。”瑞金医院北部院区肾内科主任医师、舱里的负责人王伟铭说。
从4月2日起,北部院区肾内科开始接收新冠阳性的尿毒症患者,累计接收患者近90位。患者之中有咳嗽、咳痰、肺部渗出,也有血小板低的、消化道出血的、血氧饱和度低的,还有一些意识不清、没有手机的老年人,他们不仅要血液透析直到核酸转阴,还有很多人原有疾病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险,都需要快速给予对症处理。
1、日以继夜,守护尿毒症患者生命线
4月9日凌晨,65岁的感染者叶先生入院,由于尿毒症需要维持型血透,且伴有胸闷气喘、血氧饱和度低、心率快(140-160次/分),紧急化验提示叶先生存在心功能不全、肺水肿、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随时有猝死可能、病情危重。
凌晨2点,在王伟铭主任指导下,血透室丁琳护士长在舱内为叶先生进行紧急血液净化(CRRT)治疗,微信群“定点医院(瑞北)血透组”一夜未停,不断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透中化指标调整治疗方案,凌晨5点30分左右,终于传来好消息——叶先生暂时脱离生命危险,转危为安!
4月17日21时,78岁的感染者陈先生因血肌酐重度升高伴严重高钾血症紧急转诊入院,由于脑梗后偏瘫,陈先生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紧急化验提示:尿毒症、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伴呼吸道感染,需要血透置管、紧急透析!
丁琳护士长立即协调万晓芹护士进舱加班,原准备出舱下班的吴晓静医生也留下来参与救治。由于患者对插管及血透治疗存有疑虑,吴晓静医生马上联系了家属,详细说明了治疗的必要性和风险,获得家属同意和支持,通过电话一起安抚和劝说病人,终于获得了他的同意。
经过后续的抗感染治疗、血液透析支持、营养支持,加上精心护理,陈先生的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转,可喜的是,他的肾功能较入院时明显好转,有望摆脱透析。
通宵达旦的紧急透析、急救,是这支团队的工作日常。为了每一位患者的安全,进舱的7位医生每天共同管理近60例尿毒症患者,舱内24小时有医护,不分昼夜随时接收新患者。
“通宵达旦的紧急透析、急救,是这支团队的工作日常。为了每一位患者的安全,进舱的7位肾内科医生联合心脏科、高血压科、消化科等援助医生组成血透救治组,每天共同管理近60例尿毒症患者,舱内24小时有医护,不分昼夜随时接收新患者。”
舱内的血透护士,每人同时操作5台机器进行普通透析,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每人同时操作2-3台CRRT机器为患者提供床边透析支持,这一切,都要在穿着防护服、戴着三层手套的情况下进行。每天出舱回到隔离酒店,大家依然密切关注着群里的消息,为患者的病情出谋划策。
2、多学科会诊平台:一线医护的坚强后盾
北部院区肾内科收治的感染者普遍年龄大,70岁以上占到三成,作为尿毒症患者,大部患者未接种疫苗,且合并有很严重的心脏问题,因而病情变化非常迅速。
为遏制病情加重,提高救治成功率,瑞金医院建立了重症救治系统,也极大地支持了肾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通过舱内舱外专家团队双向联动机制,各学科的优势资源得到了充分调用,“有了各兄弟科室的协助,患者其它基础疾病的治疗更加精准得力,碰到病情危重、需要更好的生命支持的时候,ICU团队也时刻准备着,为我们提供保障。”王伟铭主任说。
科室成员之间也同舟共济、默契配合,渡过了最紧张的时期。丁琳护士长进舱时间最久,从方舱回院后,她就坚守血透一线,一边保证患者透析,一边为同事加油打气,充满正能量。
一天,一位老年患者的动静脉内瘘震颤消失了,医生判断是局部早期血栓,手法按摩可能有效。丁琳护士长经验丰富,便开始帮老人按摩起来,由于血栓的瘘揉起来比较痛,老先生又是失智的,因此情绪激动、不愿配合、言语激烈,但丁琳护士长坚持为他按摩了半个多小时,“生命线”真的被疏通了。大家都在心疼护士长时,她却说:“患者的情绪尽量理解,帮他解决了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王伟铭主任年近60岁,他也带领大家坚守一线,忙起来时陪患者来回奔波做CT不在话下,凌晨看化验、深夜查房是工作常态。“王主任是令人尊重的老师,也是让我们安心的后盾。”这是舱内医护的心声。
当同事身体不适时,团队里总有人顶上——“抓紧时间休息,保持体力,我们是一个团队,本来就要互相照顾。”在舱外连轴转、负责病史和院感工作的同事,来不及休整就连夜申请进舱支援;科研岗位的同事也多次申请进舱,以救治更多的血透患者……
疫情就是命令,救人就是责任。在北部院区定点医院,为了守护好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肾脏内科的全体医护将与所有兄弟科室一起继续坚守,为全力以赴打赢疫情攻坚战贡献应有之力。
撰文丨韩康妮、乔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