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海第二届“医德之光”“医德楷模”选树活动在上海教育电视台举行,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鸿利荣膺“医德之光”选树人物。“医德之光”是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职业道德的崇高荣誉,是对“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医务工作者医德风范的崇高礼赞。

王鸿利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三次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两次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卫生部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医疗成果奖,优秀著作奖,全国优秀教师、“医德之光”选树人物……数不胜数的荣誉记载着王鸿利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和努力,记载着他对于医学勇于探索、积极发现的科学态度,也记载着他严谨治学堪为师范的美德。
专注“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研究
数十年来,王鸿利教授将自己的执著和严谨投入于血液学检验和研究工作中。他领衔的血栓与止血的临床与研究团队的各项成果,使瑞金医院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出血病和血栓病的临床诊治中心,并保持领域学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他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常规的血友病家族基因检测和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中国汉人不存在FV Leiden突变、首先阐明遗传性出血病和血栓病的21种新的突变基因的分子致病机制。建立了临床诊断、家系调查、表型检测、基因诊断和功能研究的完整诊断体系,在国内首创凝血酶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和活性等40余项血栓与止血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出血栓与止血实验的优化组合,实验室检测下的出血病、血栓病个体化治疗的观点,解决临床多学科的出血难题。
开创医学检验教育新体制
王鸿利教授首先提出我国医学检验教育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培养四年制(理学士)的实用型实验技术人才;其二是培养八年制(博士)的检验医师型的临床人才。他还主编了国家规划教材5部,,极大推动了国内检验医学事业的发展。
勇闯“玻璃人”手术禁区
王鸿利教授以其难能可贵的热心、热情而被为患者称道,拯救了很多患者和他们的家庭。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病,其患者俗称“玻璃人”,曾经是手术的禁区。但王鸿利教授却帮助主刀医生用手术刀改写了教科书,为很多患者创造条件实施各种外科手术治疗。
为人师表,用爱铸就医者之魂
“来自检验专业的研究生,由于动手能力强,我给他们以‘新方法的建立和应用’为主题的研究课题;来自医疗专业的研究生,由于临床基础扎实,我给他们以‘基因诊断和功能研究’为主题的研究课题。实行因材施教,以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和才能。”王教授说道。
在每两周举行一次的“课题汇报会”或“文献读书会”上,王教授带领大家共同讨论、争辩,最后达成共识,因此形成了既紧张又轻松、既严肃又活泼的课题组氛围。
“做人做事做学问,尽心尽力尽责任”
“做人做事做学问,尽心尽力尽责任”是王鸿利教授的座右铭,数十年来他在医、教、研的第一线默默耕耘,他的学识、他的为人、他对科学的执著、对患者的热情默默地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更赢得了患者心中的“大医”丰碑。
素材提供:文明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