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位名叫小媛的女孩,竟然是一名“心路”历程十分艰辛的病人。
小媛今年26岁了,在她17岁的时候,就在瑞金医院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更让人想不到的是,8年后的今天,她胸腔里这颗不安分的心,又要经历胶囊起搏器的植入。
这样的“心”路历程,并非人人都能体验,我们的故事就从小媛17岁那年说起吧……。
那是2014年2月,刚刚就读高中不久的小媛,突然出现颜面及双腿浮肿,并伴有头晕、胸闷、乏力等症状。
经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小媛患有多种心律失常,右房、右室扩大伴三尖瓣反流,左心收缩功能减低,心包积液等。普通人可能不懂这些名称,简单一句话,小媛得了很严重的心脏疾病。
当地医院迅速给予对症治疗,但小媛的病情仍在持续加重,已经影响小媛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小媛父母急忙带着女儿来到瑞金医院寻求治疗。
经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吴立群诊断,小媛为右室心肌病,并累及左室,导致心功能减退,且心跳非常乏力,左室收缩功能只有25%左右,不足正常人心功能的一半,且正处于急性心功能衰竭状态,情况很不乐观。若不采取措施,小媛恐怕就没救了!更让人心惊胆战的是,这个病没有特效药,唯一根治的办法就是心脏移植。
听到要做心脏移植手术,小媛和她的爸爸妈妈如同五雷轰顶,心脏移植手术,这可不是简单地开个刀就解决了。
但冷静下来后,小媛父母十分坚定的向医生表示:她只有17岁,美好的人生还没开始,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小媛的生命!
终于,小媛等到了合适的心脏供体!5月30日这天,是小媛永生难忘的日子,这天,瑞金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赵强教授为小媛做了原位心脏移植术,手术一切顺利。
出院后,她如愿完成学业。
八年的春夏秋冬,小媛一切安好,八年的寒来暑往,小媛几乎忘记了自己是个心脏移植病人。
直到今年10月份,小媛发现走路变得很吃力了,“没走几步就觉得累,要休息一下”。难道心脏又出问题了?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小媛。
心电图提示:小媛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看到报告的那一刻,小媛感觉自己的心脏破了个大洞,呼呼的冷风直往里钻,难道还要再换一个心脏?小媛不敢再往下想了。
回想八年前,是瑞金医院的赵强主任、吴立群主任、康蕾护士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他们的精心治疗,我不会有八年的幸福人生。想到这些,小媛又信心满满地说,我愿意让瑞金医院再一次挽救我这颗“破碎”的心!
当然,这次并不需要换心脏,只是要给这颗移植的心脏装一个起搏器。
心内科主任吴立群和他的团队联合对小媛进行了会诊,考虑到小媛心脏移植病史,且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感染风险较高;同时,传统起搏器导线需要跨过三尖瓣,可能会造成反流,影响心功能;无导线双腔起搏器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和别的患者不同,小媛还存在心脏移植过程中,多处缝合造成的疤痕问题,这可能会对无导线植入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要做充足的预案和准备。”10月25日上午,吴立群主任和潘文麒、凌天佑医生通过股静脉建立通路,顺利将Micra(微型)起搏器送入右心室,同时避开疤痕组织,植入到右心室中位间隔,经反复确认无导线起搏器固定牢靠且参数稳定,手术全程仅用时45分钟。术后,小媛的心跳恢复了正常的房室同步起搏,坚强而有节律地跳动着。
这也是国内首例心脏移植后,植入最小起搏器的患者。
出院后一周,小媛已经开始居家办公了,她说,自己目前从事的工作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她希望把自己在瑞金医院受到的关心和帮助传递下去,把爱留给老人们,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小媛也想在这里告诉关心她的家人和朋友,一个26岁的女孩,换了心脏又装了起搏器,确实是不幸的。但是,父母给了她第一次生命,医生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要用自己的努力来报答他们。
撰文丨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