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发展处

通知公告返回首页

关于发布上海交通大学“交大之星”计划“医工交叉研究基金”2026年度指南的通知

发布者:科技发展处       发布时间: 2025-10-28

根据学校“医工交叉研究基金”有关管理规定,为促进我校医学与工科、理科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营造临床需求驱动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环境,进一步提高临床水平和创新能力,现将上海交通大学“交大之星”计划“医工交叉研究基金”(以下简称基金)2026年度申报指南予以发布(附件1)。请按照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根据指南要求进行申报,各类项目均须由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正式在职在编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作为牵头方与学校相关院(系)在职在编的科教人员联合申请(规培人员和博士后不在资助范围),体现“医工、医理、医管”相结合的精神。

(二)项目的组织实施应遵循“源于临床、归于临床”的原则,以破解关键临床难题、满足迫切的临床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医工(理)交叉融合创新,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应用研究。研究成果应具备指导临床实践、提升医疗水平或转化应用等价值

(三)鼓励开展人工智能赋能研究,重点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精准诊断与医学影像分析、疾病早期筛查、精准医疗、药物研发、医疗资源管理与辅助决策、公共卫生与疫情监测预警、外科手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四)所有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应遵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申报单位应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项目申请。

(五)所有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应遵守科技伦理准则,涉及科技伦理的,应按要求进行科技伦理审查并提供相应的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材料。

 

二、资助类别

资助类别分为青年项目、重点项目和转化项目。分类申请,不跨类资助。

1.青年项目:以探索性研究为导向,根据资助方向自主选题,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性交叉科学研究,以培养青年科技人员牵头承担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获取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资助为目标。由医学院或附属医院牵头申报,每项20万元(学校出资10万元,医学院或附属医院配套10万元)。分为A类项目和B类项目。

A类项目:申请人申报当年1月1日男性未满32周岁[1993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女性未满34周岁[1991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未主持过国家及上海市各类科研项目资助;

B类项目:申请人申报当年1月1日男性未满38周岁[1987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女性未满40周岁[1985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未主持过本基金项目,且无主持在研的国家或上海市各类科研项目。

 

2.重点项目: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根据资助方向确定的研究内容,深入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的交叉科学研究,以获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真正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由医学院或附属医院牵头申报,按本指南中确定的资助方向申请,每项100万元(学校出资50万元,医学院或附属医院配套50万元)。

 

3.转化项目:以成果转化为导向,支持短期内可以应用于临床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转化,以完成产品或样机的制备、推动产品和设备产业化为目标。由医学院或附属医院牵头申报,校本部院(系)及转化企业共同申报。每项不低于200万元(学校出资50万元,医学院或附属医院配套50万元,企业配套不低于100万元)。

 

三、基金项目申报要求

1.青年项目:申请人须为副高级及以下职称,且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具有硕士学位同时具备5年(含5年)以上临床经验。

2.重点项目:申请人须具有正高级职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含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在研项目负责人、“交大之星”计划重大项目等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

3.转化项目:申请人须具有高级职称,项目牵头单位、合作院(系)及转化企业须签订三方协议。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100万元/项,提供配套承诺书,并且须在项目立项后一个月内拨至项目牵头单位专设账号。

4.项目实施年限:项目执行期2026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

5.单位限项申报要求(均需通过院内遴选):

青年项目:医院限报18项(A类项目不低于9项);

重点项目:医院限报4项;

转化项目:医院限报3项;

④“高端医疗装备与诊疗技术”主题项目:医院限报2项。

6.申请人限项要求:每位申请人限申报1个项目,本基金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合作者当年限参与1项,参与申请和在研的本基金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项。当年结题的在研项目不在限项范围内。优先考虑申请过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申请人。

7.如果项目涉及科研和医学伦理、科技安全(如生物安全等)、遗传资源备案等问题,申请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凡涉及人的医学研究项目,需提供所在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批件。

 

四、资助方向

说明:为落实我校人工智能赋能改革方案,夯实我校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引领地位,鼓励开展人工智能赋能研究,重点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精准诊断与医学影像分析、疾病早期筛查、精准医疗、药物研发、医疗资源管理与辅助决策、公共卫生与疫情监测预警、外科手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1.智能医疗健康研究

应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及治疗新模式、新手段,聚焦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穿戴设备及智能感知硬件技术的跨界融合等,探索快速精准的智能诊疗方案,研究智能健康管理、智能化养老等。

2.医学诊疗仪器与设备研发

围绕精准化、智能化、微创化和个性化,开展各类临床诊疗设备和医疗器械的前沿技术研究、样机研制,以及创新技术在诊疗仪器和设备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研发等。

该方向下设“高端医疗装备与诊疗技术”主题,2026年度支持手术机器人及相关外科器械、医学影像设备领域相关的设施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临床应用优化和系统智能化,以及相关的前沿诊疗与临床应用技术等研究内容。

3.生物医用材料研发

面向疾病诊断和治疗,研究新型可降解材料、天然生物材料、植入材料等各类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优化、开发和应用等。

4.精准医学研究

开发基于基因、分子和组学特征谱的各类疾病的筛查、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围绕有研究基础的慢性及感染性疾病,研发相关预警、诊断、治疗和分型的新技术方法、新技术和标志物等。

5.临床前沿基础和应用研究

开展基因编辑与调控方法、干细胞发育与器官再生、蛋白质调控研究、脑科学及脑疾病研究、生殖健康研究、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等临床相关前沿基础和应用研究。

6.公共卫生健康研究

重大传染病传播致病新机制、新靶点及先导化合物发现,重大传染病病原体的诊断、溯源及预警预测,新型疫苗设计及平台体系研究,重大传染病临床防治,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一体化体系建立等;新污染物同敏感人群的健康效应及干预策略等。

7.临床医药创新研究

融合现代科技成果,针对重大传染病防治、治未病、慢性病管理、重大疑难疾病治疗和康复,开展中医药相关创新研究,鼓励开发应用智能化中西医结合诊疗装备;开展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药物研发;面对难治性肿瘤及神经精神疾病等,开展靶向药物临床前及临床转化研究。

 

五、申报方式

1.请于11月10日前将项目申请书纸质版一份交至科技处,申请书和汇总表的电子版发至:kykchz@163.com

2.通过院内遴选后需通过上海交通大学“交我办平台”(https://my.sjtu.edu.cn)提交项目申报材料。项目网上填报起始时间为2025年11月3日9:00,截止时间(含申报单位网上审核提交)为2025年11月25日。网站登录需jAccount账号。

联系人:陈喆,665921;倪明,665922。

附件:

1.上海交通大学“交大之星”计划医工交叉研究基金项目申请书模板.doc

2.上海交通大学2026年度“医工交叉研究基金”推荐项目汇总表.xlsx

3.“医工交叉研究基金”转化项目联合申报协议(模板).doc